<娘家>
昨晚有讀者來信,問我異國婚姻之路沒有娘家在身旁做後盾,該如何調適心情。
我想了想,娘家對我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。
就中文字面來說,娘家是「住著母親的家」,也可以說是我們長大的家,情感的避風感。在外面受了委屈,人生觸了礁,無處可去時總可以回去的地方。
然而遇見了許多的女人,聽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後,才發現娘家可以有好多解釋,可以有好多種模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好久以前有次陪著媽媽回外婆家,當時外婆正忙著照顧她已經失智的母親。
「我想帶外婆出去走走,妳陪一下曾外祖母好嗎?」媽媽跟我說。
那個下午,我與外曾祖母兩個人,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一下午。
「妳是誰呀!」
「我是OO的女兒啊!」
「OO是我女兒的二女兒嗎?」
「對呀!」
「哎呀!OO居然有個這麼大的女兒了呀!」
接著外曾祖母開始說起了外婆的事,她說心疼女兒,嫁到人家家裡面受了委屈,想回來也不行。在那個年代,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,不回來娘家心疼,回來娘家丟臉。
「我想到她,就心疼啊心疼啊!」
曾外祖母一直哭,好像我的外婆才剛嫁出去一樣,她的記憶一直停在那幾年,讓她擔心的,心疼的那幾年。
那是我第一次知道,原來有娘家,也不一定可以回去。
在那個年代,娘家是一個,出得來回不去的地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英國工作的時候,有次母親節,跟當時的同事們聊天。
我說到自己跟母親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,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大吵起來或互相誤會。
「台灣有個習俗,說是筷子拿得越遠就會嫁得越遠。以前只要跟媽媽吵架,我就巴不得把筷子拿超~~遠!」
一說完,同事A小小聲的跟我說。
「我好羨慕妳,我也好想和媽媽吵架。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世了,我連跟她吵架的機會都沒有。」
又過了一會兒,同事B說
「我是被領養到英國的孩子,一直都很想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。」
聽完她們兩人的話,我忍不住跑到廁所偷哭了起來。我羞愧自己的身在福中不知福,突然非常想念那個和我完全不一樣,但總是把我放在心上的媽媽。
原來,娘家是個非常奢侈的存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生完豆豆不久,有次不知為何和枝豆吵了架。深夜把豆丟給他就自己踩了單車出門。
一踩上車看了一下錶晚上十一點半,不知道該往哪去,就一直在家裡附近繞圈圈。
繞呀繞著繞到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媽媽友家,看燈還亮著,忍不住傳了訊息給她。
她推門出來,要我把腳踏車停她家門口,然後我們一起走到便利商店買了飲料。
「像我們這樣離家很遠,沒有娘家在身邊真的很孤單呀!以後妳和老公吵架,我家就是妳娘家喔!」她說。
「等我和我老公吵架時,記得妳也要當我娘家喔!」
在對方孤單時可以互相陪伴的,也可以做彼此的娘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日文裡,「娘」其實是女兒的意思。
長大了,我也開始思考,母親被我們依賴了一輩子,是不是也該換個角色,讓我們做她們的避風港。
媽媽在我們都長大離家後,有更多的時間餘裕可以回去照顧外婆。給她燉魚湯,幫她買衣服,跟她說說話。
想起當年外曾祖母說的話,也許現在媽媽,就是外婆的好娘家。
我也期許自己夠柔軟,在母親覺得有一點點孤單,需要有人聊聊,想要一個心靈避風港時。我也可以給做她的,可以哭可以笑也可以好好放鬆的娘家。
即使當年筷子拿了有點遠,但我們一直把彼此擺在心裡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是我的回答。
更多我的生活感想
https://www.mtkomtko.com/category/inspirations/
pic枝豆今天突然心血來潮幫我拍的一張。
白色上衣/黑色碎花裙/細帶涼鞋
包包(即將上架)all from Love YA.